这段时间在老家,用深蹲代替爬楼。
一组深蹲 100 个,用时 5 分多钟,和爬一趟 28 楼用时接近。
我好奇计算了下。28 楼的总台阶数大约 400 个出头,一步两阶的话要走 200 步,再按照一个深蹲约等于走两步的时间(深蹲落下和站起时都是要停顿一下),算下来正好约等于 100 个深蹲的时间。
深蹲和爬楼的暴汗程度也不相上下。
不过,深蹲偏力量,爬楼偏有氧。三组深蹲下来,大腿有明显的酸痛感,下楼都有点吃力。
昨天干了 300 个徒手深蹲,今天大腿就酸了。以前爬楼也不见酸。
所以爬楼的有氧成分偏多,而深蹲,到底是练肌肉的。
今早像往常一样,大概五点多就醒了。
然后迷迷糊糊把手放在肚子上,感受自己的每一次呼吸,不知不觉又睡了大约一个小时。
(持续更新)
去年暑假开始练俯卧撑,那时一组做 10 个。练了一年,现在一组 20 个。
我的体会是,做 4 到 5 组的感觉最好。如果能做到 6 组或以上,那就要增加每组的个数,或者增加强度,同时把组数降为 4 到 5 组。“慢速”和“蛙式”都是增加强度的方式。
组间歇太短太长都不好。通常都说组间休息 1 到 2 分钟,但是也有说休息 3 到 5 分钟的,对肌肉的刺激不一样。
有一次去 Nico 家,见哥们做完一组引体就去厨房烧菜,过几分钟回来再做下一组。他说足够的休息可以更好地发挥力量,刺激肌肉,也不容易受伤。
以下是我的进阶记录。
2023.7.14 ~ 2023.8.19
混合俯卧撑(下斜、标准、上斜)
- (10 + 10 + 10) × 4 组
2023.8.22 ~ 2023.12.5
蛙式俯卧撑
- 10 × 5 组
- 10 × 6 组
- 10 × 7 组
- 12 × 6 组
- 12 × 8 组
2023.12.12 ~ 2024.3.24
标准俯卧撑
- 12 × 6 组
- 15 × 5 组
2024.3.27 ~ 2024.5.18
慢速标准俯卧撑
- 10 × 6 组
- 10 × 7 组
- 10 × 8 组
- 10 × 9 组
- 12 × 7 组
- 12 × 8 组
2024.5.21 ~ 2024.6.28
标准俯卧撑
- 15 × 7 组
- 15 × 8 组
- 18 × 5 组
- 18 × 6 组
- 20 × 5 组
- 20 × 6 组
2024.7.2 ~ 2024.8.9
标准俯卧撑(“组间歇” 4 分钟)
- 22 × 4 组
- 24 × 4 组
2024.8.13 ~ 2024.11.11
标准贴地俯卧撑(抬头,下巴不点地,胸腹贴地)
- 20 × 4 组
2024.11.14 ~ 2024.12.9
标准贴地俯卧撑
- 22 × 4 组
2024.12.12 ~
标准贴地俯卧撑
- 25 × 4 组
两年前最后一次玩这个动作,当时很亢奋,下巴都挤掉了。结果一亢奋,拉伤了大腿。
我因此得了教训,亢奋的时候,更要稳住自己。只要当时不冲动,第二天就会恢复平静。很多错都是在冲动的时候、飘的时候犯下的,运动是这样,工作生活也是这样。
庆幸的是,这一年爬楼有意外收获,腿伤渐渐康复,大步幅爬楼有意想不到的拉伸效果。
我觉得,以后每次爬完楼可以练练劈叉,正好趁热打铁。
有一种癌叫幸福癌,有一种伤叫幸福伤,有一种领悟叫“多么痛的领悟”。
左边肩颈总是不舒服,自己绕一绕、揉一揉,感觉就会舒服很多。
莫非是平时左手用得少的缘故?
日常生活里可能有必要下意识地把左手用起来,做一个刻意的左撇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