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今天做了个简陋官网,用于申请小程序的“平台型服务商”。
2
发现这几天用户数忽然增长提速,让我联想到“百猴效应”。
不知道用什么标题,就用年份作标题吧。
前段时间跟一位金融界的哥们聊天,我问:2020 算是金融危机吗?金融危机的标准是啥?
哥们回答第一个问题:算。
回答第二个问题:没有标准,每一次都不一样,共同点大概就是,经历过的人,都很恐慌。
我以前没有写年终总结的习惯,不过最近发现,写总结不是用来吸引眼球,不是用来发朋友圈,而仅仅只是给自己的一个交待,是写给未来的自己看的。
2020 一直在家办公。事实上疫情得到控制后就可以去办公室上班,不过因为疫情期间习惯了在家办公,而且发现效率反而比在办公室高,所以就一直在家办公了。
上半年一直处于闷声干活的状态,开发一款开店小程序,一直做到 7 月份,告一阶段。
暂停的原因是没想清楚发展方向,尤其是交易环节;也没想清楚到底是做定制开发还是走 saas 模式。于是暂时丢一边。
虽然是个半成品,但是已经可以使用,即使停了半年,也一直有用户增长。
跳出来做了半年别的项目后,再回过去看,差不多想通了,大概率会走 saas 模式。
定制开发是一种边际成本很高的生产方式,而 saas 可以把边际成本几乎降为 0。作为微团队,这是更理想的方式,不过对团队的要求也更高。
今年还开发了两款抽奖小程序,一个是翻牌类的,一个是模拟红包。自认为创意方面还不错,但是最终发现,抽奖工具的创意不是很重要,对于抽奖,运营才重要。
单纯的抽奖更像是伪需求,因为市面上的抽奖工具太多,新工具很难有使用率。
还开发了一款打卡工具,主要是根据 Neo 的需求去实现的,初衷是用于线上教育。
这款工具年底刚开发出来,还要继续摸索一段时间,有没有市场还不知道。
2021,开店小程序仍然会是主要项目。
单干主要是摸索,要干出点名堂还是要合伙,要团队。
下半年一次机缘巧合,十多年前的一位旧交找我做小程序。我看他项目还可以,是个线下教育机构,就说干脆入伙一起搞吧,咱们正好互补。
然后一拍即合,入了点小股份,我负责小程序开发。
八九月份参加腾讯的小程序云开发挑战赛,有幸进了前十。
复赛是采用在线路演的形式,结果在回答问题环节,我的网卡住了,导致没有回答评委的提问,多少有点遗憾。
这事过后几天,在调整客厅布局时,把 wifi6 的主路由放在客厅中央,这样一个路由就能覆盖全屋信号,拆掉了房间的另一个老路由器。然后发现网络变稳定了。
就是这么个无心插柳的操作,意外解决了两年来家里网络一直不稳定的大问题。
2019 年 6 月投资了一部电影,当时还挺看好,并且随后还追加了资金。
最初说 2019 年 11 月上映,后来香港的事情延期到春节档,没想到春节遇到疫情,后面相继延到 2020 暑期档和国庆档,都因上座率太差继续延后,最新一次答复是延到 2021 暑期档。
目前来看,这是一次天灾导致的失败案例。就算以后上映没有亏本,那也损失了机会成本。
这次投资最大的收获,是提升了抗风险能力。以前我只能承受 20% 的浮动,现在我可以承受 50% 的浮动。这在后面投资股票中起到不小作用。
有过一次冲动的经历,后面变得慎重很多。
这两年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一种行事方式,以前对不喜欢的人或事,我会很不屑,不去踫。今年在对待股票这件事情上,标志我改变了这种方式。
6 月份的时候,有一天,大半夜的,12 点,脑子突然回路,打开 APP,开了个 A 股账户。之后玩了半个月,脑子突然短路,又放弃了。
这个时候,我还是矛盾的,对炒股抱着又想学又排斥的心理。
那阵子美股新能源很火,而国内还没看到好的种子。我当时很看好国内的比亚迪,在它 88 块的时候很想建仓,正是由于骨子里对股票的排斥,错失大好机会,眼睁睁看他从 80 多涨到 200 多。
到 11 月的时候,传出长安和华为、宁德时代合作的新闻,也是从这时开始,我不再矛盾,不再受世俗偏见的影响,接受真实的自己,建仓长安,正式入市。
后面开始写炒股日记,目的是记录自己在炒股这件事情上的成长过程。
正好有一位一起玩部落冲突的网友,是某证券公司的分析师,这两个月跟他学了不少东西,十分感激。
不久后进军港股。
本来 2019 年预订了雷克萨斯,后来一直没去提。
春节的时候听朋友推荐,改成了特斯拉。原本 4 月份提车,哪里想,快要提车时,降价了,然后又走一次流程,到 6 月份才提车。
这车挺好开,就是服务不到位,不出问题还好,出了问题就蛋疼。
但不管怎么说,我觉得比雷克萨斯好。
娃说,雷克萨斯名字更酷,但是特斯拉车更酷。
今年的赞过聚还是在去年的老地方。自己总体还算满意,但是坦白讲总觉得有点形式化的味道,不够纯粹,会下意识的在意一些东西。
我也说不上什么叫纯粹,像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。
打算开个赞过茶馆,不过大概率开不起来。这事需要拉极度专业的朋友共同参与,一个门外汉搞不起来。强行搞不过是再增加一个投资惨案。
一边带娃一边工作是很有挑战的。
上半年这样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接受,下半年不太能接受。上一年级后,家庭作业太需要家长花时间,直接导致我性情大变。娃只有晚上睡着后,能叫我省点心。
我认为现在公立小学低年级这种过度依赖家长的模式有很大问题。
娃上一年级后,明显开始有点小叛逆。也不是啥坏事,叛逆意味着独立。
上了四个兴趣班:乐高、编程、画画、围棋。都是娃自己喜欢的,不喜欢的不报。比如写字,不喜欢,不报。
写了两篇带娃的小结,一篇关于游戏,一篇关于跳绳。
2019 年 10 月辞职创业后,就没有收入了。一年多没收入,又不想卖股票,除了贷款,也没啥路子。
虽然电影投资走错了一步,不过消费贷这一步算是走对了,股票涨了八倍,贷款那五六个点的年化,可以忽略不计。
是赌,也是信。感谢有赞。
今年看似不少料,其实啥都没干成,只是垫了一层底。
2021,再垫一层。
1. 打卡小程序上线
根据 Neo 的需求搞了个打卡小程序。
微信这个审核,是不是上班时间有点早了?还是说根本还没下班?
今天没操作。
这态势,都不只是反弹了,简直有点像蹦床的感觉。赶在过年前给股民发红包。
2. 准备学跑路?
上午想着,明天上 3600 要学会跑。没想到下午就上了,这么强劲,犹豫了,不想跑了。
3. 体验蔚来
今天去体验蔚来,单独写了一篇。
前几天把老婆孩子先送回老婆娘家,今年疫情原因,仍然在杭州过年。
这几天一个人比较自由,熬了几个夜,基本都到一两点,折腾了两个多月的小程序快出来了,争取年前发布一个初版。
一个月前报名参加腾讯举办的 #小程序云开发挑战赛#,花三周时间做好了这款小程序。
详细介绍看 这里 >
视频介绍看 这里 >
「红小包抽奖」是一款模拟微信红包的数字抽奖小程序,无需花钱,可绑定多个微信群,可切换排序:手气最佳、手气最差、手速最快。
说一下应用场景。
如果你有加入一些商家群,那应该经常会看到商家在群里发红包,然后说手气最佳送一个啥啥啥,也有商家会挑手气最差的。
这里有几个小问题。
「红小包抽奖」解决了以上问题,可以切换排序方式,可以绑定多个群。
当然也可以不绑定群,比如你是写公众号的,那就不用绑定群,公开,所有人都可以来抢。
还有一点很重要,就是不需要真的往红包里塞钱。这其实就是一个模拟微信红包的数字游戏。因为很多人玩微信红包抽奖,关键点还是在“抽奖”,而不是“红包”,金额也不会太大。不过在这款小程序里,没人可以拦住你的任性,发一个亿太简单。
特别感谢 Neo 老师给了我灵感,才有了这款小程序。Neo 是我的用户,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。之前做的一个“翻牌抽奖”的小程序,他使用时遇到一个 bug,我们聊的时候,Neo 说,其实直接用微信红包在群里抽奖,感觉效果也还不错。他这句听似不经意的话,刹那间给了我灵感,几天之后就开始付诸行动,花了三周时间,有了现在这款「红小包抽奖」,再次感谢 Neo!
这款小程序已经发布,不过版本是 1.0.0。后面改了几个 bug,作了一些优化,但是没有通过审核,原因是红包类目下架了,可能在作规则修改,也不知道哪天会再次开放。如果不再开放红包类目,那这个 v1.0.0 估计是绝版了。
祝你玩得开心!
今晚 Neo 发了三个抽奖,又翻车了一把,比上次程度轻一些(超出了一个名额),不过终究还是翻了。
聊完之后想到解决方案。一方面看看代码问题,一方面在规则上也要做一些优化,避免漏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