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和老王的二闺女(跟我家二娃同龄)视频聊天,说是在上编程课,今天刚上第一节。
好巧,今天程序员节。
下课后,老王问我:
那老师忽悠我报名种子班48节课,3200元。我不太懂这个,他发的那些东西有用吗?
我建议他还是去线下学,这东东,线上学效率太低,我家大娃毕竟也是经历过的。
今天和老王的二闺女(跟我家二娃同龄)视频聊天,说是在上编程课,今天刚上第一节。
好巧,今天程序员节。
下课后,老王问我:
那老师忽悠我报名种子班48节课,3200元。我不太懂这个,他发的那些东西有用吗?
我建议他还是去线下学,这东东,线上学效率太低,我家大娃毕竟也是经历过的。
这大概就是自然法则。
小孩不是不吃,只是时候未到,时候一到,就看着他一天天长吧。
前段时间刚开始玩《双人成行》的时候,总觉得以前玩过,但不是这样的。
今天二娃让我下载《只只大冒险》,才想起来,原来以前和大娃玩过的就是《只只大冒险》,错记成《双人成行》了。
不过,从游戏玩法上看,《只只大冒险》更像“双人成行”。
没想到这个过气的游戏,娃俩在 xbox 上玩起来还这么上头,真值。
先玩《花园战争2》,等过几天玩腻了,再玩《和睦小镇保卫战》,是《花园战争》的续作。
早上还在睡,被娃的 ipad 提示音吵醒,过一会又来一声。起身看,是 QQ 消息。再仔细看,娃被拉进一个群,看聊天记录,显然又是诈骗份子在寻找猎物了。
事后问娃,那个人是谁。娃说是游戏里认识的,他说自己是初中生。
这小学生是真不长记性,去年被一个自称是警察的骗了,这才过了一年,又忘了。
比起 QQ,微信算是相对安全的。真不能给娃用 QQ,对娃的辨别能力,宁可低估也不要高估。
卸了卸了。
前天带二娃在外面玩时,娃突然对我说,啥时候带我去迪士尼乐园?
他居然知道迪士尼乐园的存在,毫无疑问是从哪个视频上看到的。不过国庆肯定是不打算去凑热闹的。忽然想起烂苹果乐园,大娃以前去过一次,还是六年前。
但是娃俩年龄上有差距,不适合同一天去。
昨天先带大娃去。也不只是怀旧,因为上次去才五岁,很多项目都玩不了,这次都大部分项目都玩了一遍,井底之蛙、XD虚拟过山车,这种刺激的项目,正好适合大娃这个年龄。
今天带二娃去。快到的时候,娃在车上感叹:“我开心得像个孩子!”这么多项目,最爱打谷场(玩三遍),还有体感互动影院(玩两遍),别的项目他觉得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