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 晴转多云 22~30℃

开始写友吧两周年总结

9月30是友吧两周年。今天开始写两周年总结。


妈的提醒

昨晚给妈打电话时,提到打算要开公司了。给妈打了个比喻,就好像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地方有煤,但是我没有钱去开采,就去找人来投资,这样,双方都有股份。

妈一听就明白了,提醒我说,人家钱进来了,到时如果钱花了,煤又没有挖到,那是要负责任的。

法人。


封拍至少一个月

上午去省人民医院看骨科,医生证实我脚踝上的那个东西确实是腱鞘囊肿。说还很小,不用治,他说他见过像鸡蛋一样大的腱鞘囊肿,这种东西只有到了有碍穿鞋的时候,才需要治。

之后我在病历上看到我的那颗腱鞘囊肿大小是1.5cm*1.5cm,比起鸡蛋,确实有点小。

至于手腕的伤,医生给开了两盒“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”。

从今天起,封拍至少一个月,羽毛球和乒乓球。


菜根谭(6):修身养性

下午躺在床上,一边翻看《菜根谭》一边睡觉。就这么睁一会眼,闭一会眼,很是享受。这两天玩 QQ 游戏的牌有点来劲,这么看一下,劲就基本上没了,我就是因为觉得不能总玩游戏了,才让自己看《菜根谭》的。

《菜根谭》,很神奇的一本书。

星期六 秋高气爽 基本上万里无云 22~29℃

好天气好心情

杭州难得一见的秋高气爽,基本上万里无云。打电话回家,家里的天气也很好。妈的心情挺不错,正在去妹妹家的路上。爸则在妹妹家住了一个星期了。这个外孙给爸妈尤其是给妈带去了许多的欢乐。

水果真会挑日子,选在今天结婚。


《丛林奇兵》

在这样的天气里看这部片,相当不错。

星期五 小雨 22~28℃

昨天公司会议我的大致发言内容 ( & 公司 )

昨天公司开会,下面是今天整理后的我的大致发言内容:

我觉得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不是网站细节建设的问题,而是一个大的方向的问题。

我们现在做的其实不是“厚”,而是“薄”。一个一个的子平台,太多了,一个一个的点,薄薄的一层,没有厚度,没有深度。我们想要做厚做深,当然不可能每个点都做厚做深,所以要有取舍,只有舍,才会有得。现在这些子平台很多都已经成了鸡肋,如果按照这样再过两年,又生出更多的子平台,到那时,就更难做到放弃,做得越多,就越痛不下心来割舍,所以这个决定一定要做得早。王伟前天开会时提到过一个针对“大学生”的那个项目,我觉得这个就非常好,用户很明确,就是大学生。为什么一些地方网站在起步阶段可以迅速发展起来,就是因为它的一个地域性,用户很明确,比如绍兴**网,它的用户就是绍兴的用户,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绍兴。

不要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,这样做只会迷失我们自己的方向。前几天刚看了《变形金刚2》,里面有一个情节,柯博文在最后时刻接受了一位元老金刚的躯体,就好像武侠中经常看到的情节,某某把自己的功力传给了另外一个人,使那个人功力大增。我们也一样,可以借鉴别人好的东西,但是一定要把这些好的东西用到我们自己身上,而不是看到谁好就转舵改变航向,或者另开一个灶台,结果又是从零开始。这两种行为虽然都是在参考借鉴,但是有很大区别,前者有自己的方向,是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的加深厚度和深度;而后者则是不断的铺点,打造一个没有厚度只有薄度的虚势,在任何的据点上都不堪一击,这样的产品虽多,又有什么用呢?尤其是我们现在本身火力就极其有限,再把这极其有限的火力分散开,这样的结果谁都想得到。

建议高层写一份商业计划书,我最近也在了解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,很有感触。计划书事实上最重要的不是写给投资人看的,也不是写给VC和其他任何人看的,而是写给我们自己看的,是确定我们自己该走什么样的方向,有了方向才会有深度,才会越做越好。按照计划书格式上提到的几个必需点,每一个点仔细思考下来,记录下来,只有写,才会深度的去思考。开会交流只是大家很零散的想法,只有书面的东西,才是思考的精华。

附:昨天发言时语速快了些,以后要注意改进,控制好语速才能让听众更好的吸收。


方向

朱高 10:28:47
比起这家公司,我们最大的优点就是方向清晰了,接下去是做产品,而这家公司现在是还在找方向

朱高 10:28:57
找好方向不容易啊,伙计

朱高 10:30:57
有了方向就会有深度,就会越做越好,所以根本不用过多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
 

星期四 阵雨 24~29℃

口头禅其实是一种自我暗示 ( 思考 )

举个例子,有不少人嘴上常念叨一个词——“烦躁”!尤其是 80 年代以后的人们。

这是一种口头禅,是一种习惯,是一种自我暗示。暗示什么?那是对自己说:“我要烦躁!我要烦躁!”注意这个字——“要”。什么是“要”?“要”就是一种希望,一种力量的施加,就如同“我要幸福”“我要努力向上”一样,是一种强大的意念。

既然自己都希望得到烦躁,又怎么可能不烦躁?

相反的,如果习惯性的暗示自己“我要快乐”,一些令人烦躁的因素就会被忽略。事实上,这些导致烦躁的因素中,有许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,只是由于自己的消极暗示,才使得小事也成了大事。

改掉消极的口头禅只是第一步,改掉消级的“心头禅”才是更深层的一步。

第484天:运动过烈

星期三 阴 22~27℃

运动过烈

脚踝有异物生长,不太像之前记录的腱鞘囊肿那么简单,似乎有骨化趋势,得抽个时间去医院拍片检查下,顺便把手腕也拍一下。

第483天:用AS2来抄农场

星期二 阴 23~28℃

用 AS2 来抄农场

原想,终于可以有机会一边学习 AS3 一边应用了,可是这是个赶时间的项目,计划在两到三周内完成,轮不到我一边学习一边应用。

星期一 阴 24~30℃

出发点决定声誉

某男在今天早上说了这么句话。值得记录。


想到第二个意向天使

中午吃饭时,第二个意向天使,就像幽灵一样钻入我的脑中。

仅仅只是钻入。

 

第481天:《变形金刚2》

星期日 多云 23~30℃

《变形金刚2》

昨天看了半集,今天继续看完。

对于这部已经上映几个月,好不容易才下到一个还算清晰的版本的大片,看完也就看完了,也不知道是在看些什么。

光环效应。

星期六 阴转多云 23~30℃

偏见 ( 思考 )

昨晚玩欢乐斗到一点,真是不敢相信自己在玩的过程中,反应一下子比前天快了一大截,并且第二天精神挺好。

看来我是该消除对游戏一贯以来的偏见了,玩具有时就是工具。这同时也让我意识到,人与人之间,人与事物之间,时时刻刻都有可能产生偏见。在这一点上,是否能够发现并消除偏见,并不代表是否战胜了他人,而是代表是否战胜了自己。


输也要输得有激情 2009-9-12羽球日志(53)

今晚来了一位新朋友,湖北来杭州出差的,网名叫“看着我的眼睛”,这句“输也要输得有激情”是和他一起聊天时听他说的。他是足球前锋,爆发力远远超过了我这个足球中锋。这样的球友,不管是做对手还是做队友,都是相当不错的。今晚和他一起双打做几局对手也做几局队友,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和他打打单打。听他说每个月都要来杭州出差,所以机会应该是有的。

他让我感受到了打球的另一种意义:对于打球,输赢是一种结果,激情是一种过程,有的人过于追求结果,所以难免抱怨自己抱怨队友;有的人一心追求过程,所以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激情。

星期五 多云 24~32℃

偶尔玩玩游戏确实有好处 ( & 某男 )

朱高 9:04:44
我昨晚突然发觉真的偶尔得玩一下游戏,尤其是那种节奏快的思维敏捷的游戏,比如 CS 什么的,可以让人日常的思维也保持敏捷

某男 9:05:02
死相

朱高 9:06:19
我昨晚是玩QQ游戏里的欢乐斗地主,联想到这些的,因为我发现自己出牌反应真的很迟钝,爷爷的

某男 9:06:49
玩的多了就熟了。
套路是要培养的

朱高 9:06:58
估计是的

朱高 9:07:23
我就说我女朋友平时反应没我快,怎么打起牌来反应这么快,哈哈

某男 9:08:18
只是你对 A K J Q不敏感而已。
打牌不是靠反应的,是靠计谋 和 策略的

朱高 9:09:12
不过具体是什么心理没什么关系,主要的是这让我感受到,偶尔玩玩游戏确实是有好处的

某男 9:09:33
呵呵


破窗效应

今天看“破窗效应”,联想到网站的建设维护,最有感于里面的一句话:“任何坏事,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,形成风气,改也改不掉。”这也让我想起我自己曾经说过的:“把罪恶的种子遏制在地里,不要等它们长出芽来了再收拾,否则芽多了,就会收拾不过来,收拾不过来,芽就成了苗,苗就成了树,树就成了林,林会再生芽,罪恶就是这样反统治我们的。”

破窗效应

在生活中,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: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,没有人去修补,不久,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;一面墙,如果出现一些牛皮癣广告没有清洗掉,很快的,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各种广告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,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,但是一旦有第一个人丢垃圾之后,人们就会毫不犹疑的丢,丝毫不觉羞愧。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“破窗效应”。

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“引爆点”,地上究竟要有多脏, 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,再脏一点无所谓,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,人们才会自暴自弃,让它烂到底。

任何坏事,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,形成风气,改也改不掉,就好象河堤,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,可以崩坝,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。


破例

恭喜老林回归常生态,相当值得记录一下。

人是否生活在常生态下,从说话的语气语调、自然程度、面部表情(尤其是微笑表情)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
我的日志很少记录别人的生活状态,今天破例一次。


网络是工具,不是玩具

看了Ryan分享的《最感人的演说》,感:

整个过程都相当的赞。后面的那句“网络是工具,不是玩具”,听到这句很有一种全身颤一下的感觉。习惯的搜索一下这句话,看到有网友在深究这句话。其实任何的东西,深究下去,总会衍生出很多口水。不要去钻牛角尖说什么“工具有的时候就是玩具,玩具有的时候就是工具”。这句话其实相当简单,非要去深究,那只是自作自受。